新疆:籽棉收购在即 开秤价格备受关注
分类:行业资讯 来源:中国棉花网 发布时间:2025-09-04
随着新年度棉花收获季的临近,国内棉花市场焦点正逐步从需求端转向供应端。当前,新疆等主要棉区的籽棉采摘工作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市场普遍预计9月中旬将陆续开秤收购。在此关键节点,今年的籽棉开秤价格成为决定新棉整体成本和未来棉价走势的核心锚点,备受产业链上下游关注。
产量预期稳定 供应格局逐渐明朗
据行业机构人士预估,2025年度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与单产整体保持稳定,新疆棉区天气整体利于棉花生长,未出现大规模灾害性天气,预计总产量将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随着收获期临近,新棉的产量和质量情况将逐步清晰,市场供应趋于明朗。
然而,尽管产量预期平稳,但下游纺织市场需求恢复仍显缓慢。终端消费疲软、订单不足等问题持续制约纺企开机率,棉花工业库存虽处于低位,但补库意愿谨慎。在此背景下,供应端的定价权显得尤为重要,籽棉开秤价将直接影响新棉上市初期的市场心理和价格中枢。
开秤价成“风向标” 影响全链条价格体系
籽棉开秤价格不仅决定了棉农的初始收益,更是新棉收购成本的起点,将直接传导至皮棉价格,进而影响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定价逻辑。市场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度籽棉开秤价将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一是种植成本刚性上涨。今年以来,化肥、农药、人工等棉花种植成本普遍上行,棉农对籽棉售价的心理预期较高,低价开秤可能影响交售积极性。
二是期货价格引导作用增强。当前郑棉期货主力合约在14000元/吨宽幅震荡,为现货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若开秤价显著高于或低于期货价格,可能引发套保或投机行为,加剧市场波动。
三是收购主体博弈加剧。近年来,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尤其在籽棉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可能出现抢收局面,推高开秤价格。而大型棉企则更倾向于稳价收购,避免成本过快上升。
总的来看,2025年度棉花市场正处于供需再平衡的关键阶段。籽棉开秤价格作为供应端的“第一信号”,其走势将为全年棉价定下基调。产业链各方需理性应对,避免非理性竞价,共同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